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副校长陈志敏,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地理学报》副主编何书金,云南省永平县文联主席张继强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 35 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
现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学与技术系的师资力量也不断提升,现有在职教职员工5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6人(4名外籍教授、3名非华裔),含2名中科院院士、2名美国物理学会会士、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青年拔尖人才。曾对越王勾践宝剑等大量文物进行过无损分析,还系统测定了古代名瓷的化学组分,建立了相关样品的数据库。
薪火相传,不忘初心,踏上新征程,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谱写复旦核学科发展的新篇章。核技术方向由杨福家院士开创,依托复旦大学9SDH-2串列加速器,开展离子束材料物理、离子束生物医学物理、离子束科技考古的研究。物理二系从一开始就组织了一支业务水平高、工作兢兢业业的师资队伍。曾获国家级发明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2项。近5年来,核技术方向共发表SCI或EI论文近50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青年基金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研究协调项目(CRP)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专项子课题1项、国防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1项。
计算物理团队依托快速发展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及数值模拟与计算技术,对多学科的前沿物理领域开展研究。承载国家使命 筚路蓝缕 艰苦创业20世纪50年代,为抵御核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我国决定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因而急需培养一批核科学人才,复旦大学原子能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了。刷脸报到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同时,学校抓住开学契机,向2019级新生普及上海垃圾分类知识,引领践行环保理念、共建绿色校园的新风尚。
截止8月底,复旦大学已向159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寄去了路费补贴。不少新生和家长来到以五位老校长卡通形象为主体的创意区合影,记录下与复旦第一天亲密接触的珍贵瞬间。学校将为全校新生提供复旦校园后勤服务地图,让萌新们的校园生活更有依托,更有保障。开学新风尚:5G直播观复旦 绿色环保进校园百年复旦,与时俱进。
9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2019级本科新生,以及来自51个国家的300余名留学本科生走进复旦大学,开启了梦想中的大学生活。学生发展中心和各书院将组织各专业优秀学长学姐开设课程辅导班,利用课余时间为新生答疑解惑,更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此外,学校还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准备了暖心的入学生活物资补助和经济资助,在新生报到时,各班辅导员可通过绿色通道向学生发放,帮助新生顺利入学,确保基本生活。在各校区,作为安全教育实景演练场所的安全志愿者之家修葺一新,静候新同学们的到来。据悉,学校将在新学期着力推进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的5G网络建设,让全体师生们享受复旦校园网络建设的新成果。具备人脸识别、主动问候等智能功能的晓应,不仅会快速解答同学们关于报到手续的各种问题,还能机智风趣地做出关于复旦学习生活的各类应答,拉近学校与新生、家长的距离,真正实现无所不晓、有求必应。
外国留学生新生们将通过校园定向打卡、涂鸦奇幻之旅、上海城市探索等别出心裁的主题活动,熟悉复旦校园环境,感知上海城市魅力,增进彼此了解,缓解初到异国他乡的紧张焦虑,激发在复旦开启新生活的期待与动力。同时,在全校学生中招募了98名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及绿色通道志愿者,利用暑假返乡的机会,奔赴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走访复旦新生家庭,充分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状况,宣讲有关资助政策。阅览室、健身房、书画室等公共空间持续完善,将书院立德修身的培养理念融入日常,让书院师生尽享悦目赏心的交流与休闲空间。在校园里,象征多彩书院体验和多元复旦生活的五色风车和彩旗迎风飞扬,热情问候着复旦的萌新们。
AI机器人晓应报到期间,复旦大学信息化迎新工作还包括人脸识别刷脸报到、迎新微信小程序等服务,并将在后续工作中继续聚焦全面育人的教育现代化需求,积极开发助推教育改革的信息化引擎,促进新技术在复旦校园的应用场景落地,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校园学习生活体验。即将投入运营的邯郸校区快递中心新赏旦味,更期未来。
每个新生宿舍内配置有干湿分类垃圾筒,并张贴垃圾分类告知书。新生们深情诵读对新中国70岁华诞的美好祝福,开启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奋进的新征程。
报到当天,每位新生都可在报到点向辅导员领取一份由学校总务处制作的卿云森林环保包,内含校园节能小贴士,帮助大家养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为建设绿色校园、保护地球生态贡献一己之力。此外,学校还在人流高峰期安排物业人员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投放。入学后,学校将通过助力成长计划,深入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搭建学业促进、心理支持、社会实践、视野拓展和创新创业五大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拥抱美好的未来四年。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安全永远是第一保障。今年,复旦大学共录取300余名外国留学生本科新生,来自世界五大洲、51个国家,生源国数量持续增长。当天的主题摊位上,新生们领取了印有他们与录取通知书合影的专属明信片,收藏下复旦对他们的开学祝福。
当天上午举行的新生家长见面会上,通过5G网络和无人机航拍全景呈现的复旦校景和迎新直播,清晰地呈现于相辉堂大屏上,引来新生家长的集体关注和啧啧赞叹。为了给复旦新主人们提供方便迅捷、周全贴心的报到服务,报到现场特别安置云端智能驱动AI机器人晓应。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报到路费而发愁,学校开放了招生组、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绿色通道愿者、绿色通道手机热线等多条新生报到路费补贴申请途径。报到当天,发放《新生安全须知》《上海市高校新生报到安全指南》《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等安全宣传资料,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为精准助力家庭经济困难的2019级复旦新生,学校制定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帮扶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多措并举保障,打造绿色通道,确保新生入学无忧,求学安心。托起新未来:绿色通道解忧愁 爱心守护助成长资助育人,爱心相守。
投稿征集将于9月底截止,并陆续将以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在复旦大学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展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卿云森林环保包打造新家园:衣食住行再升级 健康安全有保障除了服务,更有温度,是全体复旦总务后勤员工在迎新期间不懈追求的理念目标。踏上新征程:抓住新生适应期 以德为先育新人今年,复旦大学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了赴旦之约,为国奋斗的主题迎新教育活动。少时梦想已握手中,我当跻身星空发光热,两个月前,复旦大学发起与录取通知书合影创意活动,收到了全国各地500多名新生的积极响应。
学校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整改、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在开学前对校园进行了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确保新学期校园安全。身着白色T恤的书院迎新志愿者五大书院礼包当天,精彩纷呈的迎新创意遍布校园各个角落。
今年迎新报到,增添了诸多与众不同的新元素:既有高大上的5G高清网络直播、AI机器人、刷脸报到等先进技术,更有接地气的上海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引领了科技智慧、绿色环保新风尚。迎新季中,学校将从学习、心理和生活角度入手,抓住第一周、第一个月和第一个学期等关键点,重点围绕学习动力、习惯养成和时间管理等内容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工作坊和实践体验活动,开展新生适应教育,系统化、专业化指导新生解锁复旦新生活。
放置在报到等候区的《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本科生新生入学须知》《复旦大学留学生新生签证和住宿指南》等双语手册,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入学各类事务的实用信息资源,让留学生们在等候的同时也有所收获。在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展架前,以旦字为基础设计的两个萌趣邮筒邀请新生们写下心语,为复旦新旅程许下愿望。
迎接新面孔:报到创意亮点多 五大书院展新颜希与卿度,任志腾飞,以复旦历史上著名的五位校长命名的复旦书院——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书院,是新生们报到的第一站。各个学生生活园区内均设有固定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并专门制作了四类垃圾投放点分布地图,发放给新生。校医院为了做好今年的新生体检工作,根据新生体检流程,对原有按科室划分的诊室进行重新优化调整,并首次启用新生体检信息系统,确保新生体检的流程顺畅和体检信息的快速准确录入。作为试点书院,腾飞书院专门组织书院骨干导师编写先导讲义并寄送给新同学,引导他们在暑期就培养自学能力,有效衔接大学学习新阶段。
结合了迎新季各项活动的外国留学生报到月历,方便学生们合理安排时间,参加各类文化体验活动。暑假期间,借助网络育人新模式,通过在线入学教育考试、迎新系统新生特供栏目等,让新生们对复旦校史校情和各类教育学习资源先睹为快。
暑气渐散,秋意渐浓,114岁的复旦校园迎来了又一批新复旦人。入学教育方面,学校将为外国留学生新生举办专题讲座,帮助他们了解在华注意事项、校纪校规等。
决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是复旦大学始终坚守的郑重承诺。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将全过程育人嵌入迎新工作的各个环节,不仅引导新生深入了解复旦文化历史、治学传统、校情校貌、国际交流,实现复旦人的身份转变,更帮助他们及时掌握学习生活等各类信息资源,迈入大学时光的崭新隧道。